这已经是老生常谈的“罗生门”,并没有任何一家媒体或者企业能给出让大众信服的结果。但日前深圳报业集团晶报社“全橙智媒”的上线,似乎宣告了这一问题的终极解答——二者可以很好的共生,人工智能将以媒体全新驱动力的身份为行业带来又一次革新应援。
国内首家人工智能媒体APP落地深圳
12月21日,在经过长时间的筹备工作后,深圳报业集团晶报社的新一代智能媒体平台——全橙智媒APP全线试运营。试运营当日,演员张家辉、导演林奕华、音乐人胡德夫等名人纷纷送来祝福。全橙智媒APP运行3日以来,视频《突发!深圳男子路边倒地心跳骤停,路过女子心肺复苏救其性命》、H5《测测你是不是“老深圳”》等爆款作品便已刷爆深圳市民朋友圈。这是全橙智媒的首次全面亮相,也是让国内媒体和科技界都十分关注的“大事件”。
全橙智媒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媒体类APP应用,而是一个以人工智能前沿技术为支撑的智能媒体平台。换句话说,全橙智媒是国内第一个真正地全面引入人工智能技术的媒体平台。
在传统媒体改革转型任务日益迫切的当下,晶报全橙智媒APP是深圳报业集团转型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承载晶报转型改革任务的主阵地。晶报全员为此付出了巨大努力,目标是借助晶报APP这个抓手,对晶报从部门架构、内容生产、工作流程等全方位进行重新构建,实现报社的整体转型、员工的全员转型、采编的全流程转型。颠覆新闻内容对报纸的单一依赖,将内容生产的以报纸为中心转移到以App为中心。
当传统媒体遇上AI
全橙智媒是全面依托于语义分析、大数据分析、AI+资讯、深度学习、知识图谱、语义理解技术、语音识别、语音合成等一系列人工智能技术,打造的一款针对社区资讯综合服务的融媒产品。
不同于之前某些媒体或利用人工智能简单写稿,或利用人工智能完成个性化推荐的单一“渗透”,在全橙智媒中,人工智能不但能完成基础的新闻管理、社群管理等功能,还能更精准地分析用户画像,与用户智能互动。
引入人工智能的全橙智媒不但会在阅读体验、智能推荐等方面给读者更好的感受,也会将大大提高编辑的工作效率。人工智能真正成为了媒体的“灵魂帮手”。
做“第一个吃螃蟹者”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即便传统媒体式微的现状和转型压力已经弥漫到全行业,即便美国媒体美联社和《纽约时报》早在4年前就已经开始大面积引入人工智能,但能够当机立断与“传说中的敌人”牵手并付诸实践,还是需要莫大的勇气和开拓精神——很明显,全橙智媒的上线宣告人工智能从来就不是什么“假想敌”。
当然,这样的“勇猛”也来自于深圳——这个以快速发展和科技创新发展起来的朝气之城,向来不缺乏致敬科技和潮流的勇气和霸气。
神秘技术团队开创“智能写作”新业态
全橙智媒上线引起业界关注的另外一个原因在于:到底是什么样的技术团队能够像为美联社和雅虎提供AI技术的Automated Insights(自动化洞察力)公司一样,为《晶报》提供人工智能的技术支持?
尽管人工智能概念如火如荼,但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的研究显示:仅有20%的人工智能企业以有意义的方式利用了这项技术。幸运的是,此次受托为《晶报》打造全橙媒体的Giiso便是这20%中的一份子。
Giiso(深圳市智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来自深圳,这支流淌着清华血液的精干团队选择将AI赋能于媒体行业,脚踏实地地在做“有意义的事情。”同时,Giiso也是国内首家将机器写作技术商用落地的公司。“智能语义的核心是基于大数据和深度学习构建机器可以理解人类表达语义的模型,而知识图谱是把非结构化数据转化成机器可以理解的结构化知识的过程,AI基于知识图谱技术,可以快速学习并进化到普通人对内容的运用水平。”
在Giiso公司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郑海涛博士的解释中不难看出,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是Giiso率先将AI技术商用落地的根本支撑,也是吸引《晶报》选定Giiso提供全橙智媒技术服务的关键。
“时间长反而有优势,因为你所积累的AI训练知识越多,它就越有价值。”IBM沃森与IBM云服务高级副总裁大卫·肯尼曾给出选择人工智能公司的“诀窍”:人工智能领域,时间长的“老公司”反而比灵活的初创企业更具优势。
成立于2013年的智搜,在为《深圳之窗》、东莞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广州日报》、兜行、富途牛牛等近千家媒体和相关内容生产平台提供AI编辑、AI写作的过程中,对机器进行了大量训练,积累了海量数据。这些需要日积月累的训练和数据,是没有捷径可走的资本,也是Giiso赢得市场的另一优势。
“我们希望利用自身擅长的AI技术为国内的媒体做一些事情,至少不会落后国外媒体太多。”一直低调地专注于技术探索的Giiso极少走进人们的视野,甫一曝光,就以这种令人猝不及防的姿态,为中国传统媒体开创了“智能写作”新业态。
和此前所有划时代的技术一样,正是因为有更多潜心钻研和专注技术的公司的推动,新技术才能给我们的时代和生活带来更多有意义的跃升和改变。